摘要 — 这篇从研究到实践的论文提出了一门课程“全民人工智能素养”,以促进对人工智能、其社会技术影响及其在各级教育中的实际应用的跨学科理解。随着人工智能 (AI) 的快速发展,对超越传统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人工智能素养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人工智能素养有多种概念,包括公众素养、设计师的能力建设、对人工智能概念的概念理解以及特定领域的技能提升。大多数这些概念都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AI) 工具(如 ChatGPT)公开发布之前建立的。人工智能教育通过技术视角关注人工智能的原理和应用,强调掌握人工智能原理、这些技术背后的数学基础以及实施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所需的编程和数学技能。人工智能素养的非技术部分通常仅限于社会和道德影响、隐私和安全问题或与人工智能互动的经验。在“全民人工智能素养”中,我们强调平衡的课程,包括技术和非技术学习成果,以便在跨学科的社会技术背景下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概念理解和批判性评估。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素养的四大支柱:了解人工智能的范围和技术维度、学习如何以知情和负责任的方式与通用人工智能互动、道德和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的社会技术问题以及人工智能的社会和未来影响。虽然在计算机科学专业中包括人工智能教育的所有学习成果很重要,但学习成果可以针对其他学习环境进行调整,包括非计算机科学专业、高中夏令营、成年劳动力和公众。本文提倡改变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提供更具跨学科性的社会技术方法,作为扩大人工智能参与度的途径。这种方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让他们做好了批判性思考,将人工智能融入他们未来的职业和个人生活。索引词——人工智能素养、人工智能教育、主动学习、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民主化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