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潮中,全国各地为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逐步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让乡村教师跟上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时代的潮流。四川省印发《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规划指导意见》,强调要持续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截至2019年,除教学点外,全省中小学网络连通率达到98%,其中深度贫困县中小学平均通达率为90%。同时,还强调继续跟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为原有9298个教学点配备了数字教育资源接收播出设备,直接受益乡村教师3.4万余人。甘肃省坚持以教师为本,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9万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86%。实施教师人文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教师30余万人次,基本覆盖全体中小学教师。开展“一师一课、一课一师”活动。通过“特岗计划”、“教师支教”、“学生支教”等方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本土教师教学能力。除了省级政府联动,高校也发挥积极作用。在对口帮扶贵州岑巩县工作中,针对本土优秀教师短缺的问题,电子科技大学对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实施了系统培训,向他们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农村小学相当于城市小学的75.8%。此外,由于为提升地方小学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面授指导、远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教师1300余人次,投入资金40万元。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全国小学生平均设备值为1558元,比上年增加153元,增长10.9%。全国初中生平均设备值为2453元,比上年增加188元,增长8.3%。农村初中相当于城市初中的76.0%。小学接入互联网比例为97.8%,其中城市小学接入互联网比例为98.3%,农村小学接入互联网比例为97.7%。全国初中接入互联网比例已达99%,其中城市初中接入互联网比例为98.2%,农村初中接入互联网比例为99.2%。义务教育学校信息技术配置不断完善,优质资源覆盖面逐步扩大,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差距逐步缩小,但现有的差距仍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