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慢性肾脏病 (CKD) 负担沉重且不断增加。早期诊断和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单肾单位肾小球高滤过是 CKD 的早期病理生理表现,可能导致绝对肾小球高滤过,即高肾小球滤过率 (GFR),或因肾单位丢失而导致 GFR 正常或偏低(相对肾小球高滤过)。尽管代偿性肾小球高滤过可能有助于在肾脏质量损失后维持肾脏功能,但相关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增加以及肾小球和足细胞大小增加会导致足细胞丢失、白蛋白尿和近端小管超负荷,从而导致 CKD 进展。在这方面,迄今为止临床使用的所有肾脏保护药物,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到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滞剂到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 抑制剂到托伐普坦,都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早期下降,这被认为代表着高滤过状态的逆转。由于肾小球高滤过可能在肾脏疾病病程早期就存在,因此识别它可能会提供一个有效的干预窗口,该窗口可能早于目前基于高白蛋白尿或 GFR 损失的标准。尽管如此,目前尚无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诊断方法来识别单肾单位肾小球高滤过,除非它导致明显的绝对肾小球高滤过,如在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观察到的,此时肾单位质量仍保留。我们现在回顾一下肾小球高滤过作为 CKD 风险指标的概念,包括定义、诊断和评估的挑战、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潜在的治疗方法和未解答的问题。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