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迄今为止,周围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采用外源性高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 治疗,其作用机制包括中和致病性自身抗体、调节淋巴细胞活性、干扰抗原呈递以及与 Fc 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系统相互作用。最近开发了其他治疗策略,部分是为了解决 IVIg 日益短缺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 B 细胞耗竭单克隆抗体或针对 B 细胞特异性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 CD20 + B 淋巴细胞的嵌合单克隆抗体,目前使用最广泛,尤其是在抗 MAG 抗体神经病和自身免疫性神经病中,这些神经病具有对 IVIg 无反应的淋巴结/淋巴旁抗原抗体。利妥昔单抗在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CIDP) 中疗效的报道已多次出现,目前正有三项 2 期试验研究利妥昔单抗在 CIDP 中的疗效。此外,补体激活在慢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也使人们开始考虑使用可以阻断补体级联的药物,例如依库珠单抗,这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已在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中进行了评估,并获准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依库珠单抗在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中的初步数据已经发表,但随机对照研究仍在进行中。此外,新生儿 Fc 受体是一种重要且有吸引力的药理学靶点,它通过阻止溶酶体降解来回收 IgG。已经开发出针对 FcRn 的抗体,可减少循环中的 IgG(致病性和非致病性)。 FcRn 阻断剂 efgartigimod 是一种人源化 IgG1 衍生的 Fc 片段,可竞争性抑制 FcRn,最近已获批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目前正在对 CIDP 进行研究。此外,抗人 FcRn 单克隆抗体 rozanolixizumab 目前正在进行 CIDP 的 2 期试验评估。然而,目前上述单克隆抗体均未获批用于治疗任何免疫介导性神经病变。虽然正在开发更具体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但针对不同致病机制的联合治疗的可能性也值得考虑。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