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PARP) 蛋白家族参与多种功能,最显著的是 DNA 损伤反应。癌症易受 DNA 损伤的影响,这导致了几种 PARP 抑制剂 (PARPi) 的开发。这类药物已被证明对卵巢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有治疗效果,但反应各不相同。因此,诊所需要选择可能从这些靶向疗法中受益的患者。体内 18 F-氟邻苯二甲酸酯摄取成像已被证明与组织中的 PARP-1 表达相对应。本研究表征了 18 F-氟邻苯二甲酸酯的药代动力学,并测试了动力学和静态模型,以指导未来研究中评估 18 F-氟邻苯二甲酸酯作为 PARPi 治疗反应生物标志物的指标选择。方法:14 名前瞻性入选的卵巢癌患者注射 18 F-氟苯那敏,注射后进行 60 分钟动态成像,随后进行最多 2 次全身扫描,测量静脉血活性和代谢物。从动态图像和全身扫描中提取 SUV 最大值和 SUV 峰值。评估动力学参数估计值和 SUV 与组织 PARP-1 免疫荧光的相关性(n=7)。群体动力学参数的模拟可以估计测量偏差和参数估计的精度。结果:18 F-氟苯那敏血液清除率各不相同,但不同患者的标记代谢物谱相似,支持使用群体母体分数曲线。可逆性2组织室模型和Logan参考组织分布体积(DVR)在PET采集的第一个小时内的总分布体积与免疫荧光检测的肿瘤PARP-1表达相关(分别为r=0.76和0.83;P=0.05)。DVR偏差和精度估计分别为6.4%和29.1%。从中点为57.5、110±3和199±4分钟的图像获得的SUV max和SUV peak与PARP-1表达高度相关(平均值±SD,r=0.79;P=0.05)。结论:注射后55-60分钟及以后的肿瘤SUV max和SUV peak以及至少60分钟的DVR似乎是PARP-1结合的可靠非侵入性测量方法。 18 F-氟苯那敏在卵巢癌中的吸收最好用可逆结合模型来描述。然而,示踪剂吸收的药代动力学模式有些变化,尤其是在后期。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