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丁质是 β-1,4-连接的 N-乙酰葡萄糖胺 (GlcNAc) 的线性均聚物,对细胞活力至关重要。几丁质由膜定位的几丁质合酶家族(Chs1 至 3 和白色念珠菌中的 Chs8)合成,其中 Chs1 是必需的 [1]。多抗霉素和日光霉素是 Chs 酶的强效抑制剂,由于结构相似,它们会与 Chs 底物 UDP-GlcNAc 竞争 Chs 结合,但对整个细胞的作用有限。日光霉素 Z 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球孢子菌有效。该药在感染后 2 天将真菌肺部负担降低了 6-log 40,但由于缺乏资金,临床试验被终止 [1,2]。参与几丁质合成的酶具有专门的功能,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功能上冗余。此外,Chs 家族成员之间蛋白质结构的细微差异使高效几丁质合酶抑制剂的开发变得复杂。例如,Chs1 特异性抑制剂 RO-09-3143 可阻断 Chs1 形成隔膜并抑制细胞生长,但 Chs1 抑制仅在 chs2 Δ 缺失突变体中致死,表明功能冗余 [3]。其他几丁质合酶抑制剂(如 3-取代氨基-4-羟基香豆素衍生物)也被发现具有抗真菌活性 [4],但尚未用于临床。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