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LC) 分为两种类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和小细胞肺癌 (SCLC)。LC 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癌症相关死亡的 18% [1]。LC 有几种治疗方法,包括放射疗法、手术、化疗等全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激素治疗和免疫疗法。据报道,在 NSCLC 中,大约 56% 的早期 (I 期和 II 期) 患者接受手术。然而,大多数 III 期 NSCLC 患者 (62%) 接受化疗或放疗 [2]。过去几十年来,人们在改善 LC 治疗以及改进哪种疗法对哪种患者有效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努力,这可能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 疗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癌症管理,尤其是对于 LC 患者 [4,5]。 ICI 疗法在 LC 中的应用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只有一部分患者对 ICI 疗法有反应 [6]。因此,提高 ICI 有效性是 LC 治疗的首要任务之一,这可以通过开发更好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来实现 [7,8]。肿瘤微环境 (TME) 和肿瘤突变状态可用于评估 NSCLC 患者的 ICI 治疗反应。最近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来识别和表征 TME,重点关注 PD-L1 表达、免疫细胞浸润和信号通路 [9-11]。将肿瘤类型分为“热”(T 细胞发炎)和“冷”(低 T 细胞浸润)已显示出预测和预后价值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