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学术追求,神经科学正处于黄金时代。从临床角度来看,我们的领域正在走向失败。传统的 20 世纪药物和设备与产生异常心理状态和行为的神经回路的异质性、规模和连通性并不匹配。基于实验室的编辑神经基因组和塑造活动模式的方法令人兴奋,但它们对数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的应用尚不确定。我们认为,调节成人大脑可塑性和重塑病理活动的机制基本上是预先设定的,我们建议采用新的微创策略来利用和指导这些内源性系统。根据神经科学文献中的研究,我们描述了识别与紊乱行为状态的上游原因(而不是下游后果)更密切相关的神经生物标志物的方法。我们强调了逆向工程方法的创新和发现潜力,这些方法可以改进定制的行为“激动剂”,以推动上游神经生物标志物朝着规范方向发展,并减少某些类别的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