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BTK 信号通过 MYD88 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WM) 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这一开创性的发现,为这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开创了新纪元。2012 年,Treon 等人描述了 MYD88 基因中反复出现的激活性体细胞突变 L265P,这种突变存在于 90% 以上的 WM 患者中,证明了其在恶性克隆的增殖和存活中的重要性。1 在报告这一发现的文章中,作者指出:“MYD88 L265P 信号是否可作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和非 IgM LPL 治疗的靶点,还有待观察。” 没过多久,这一发现就被证实了。 2015 年,Treon 的同事报告称,首创的 BTK 抑制剂 (BTKi) 伊布替尼在 63 名接受过治疗的 WM 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疗效,2 同年该药物获得了 FDA 批准,2016 年获得了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 批准。当时,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第二个突变

BTK 抑制剂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一线治疗中的应用

BTK 抑制剂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一线治疗中的应用PDF文件第1页

BTK 抑制剂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一线治疗中的应用PDF文件第2页

BTK 抑制剂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一线治疗中的应用PDF文件第3页

BTK 抑制剂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一线治疗中的应用PDF文件第4页

BTK 抑制剂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一线治疗中的应用PDF文件第5页

相关文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