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Mundiner首次使用DBS治疗宫颈肌张力障碍,取得了适度的成功[4]。此后,研究了双侧GPI DBS的主要广义和节肌肌张力障碍[12-15]。在2003年,这些努力导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对STN和GPI DBS的人道主义设备的豁免,以治疗患有慢性,医学上棘手的肌张力障碍的患者[9,16]。尽管GPI一直是肌张力障碍患者DBS的主要靶标,但在特定情况下,其他靶标,例如腹侧中间核(VIM)和STN也是有效的替代方法[8,17-19]。随着我们对肌张力障碍发病机理的理解发展为基于网络的疾病模型,大量证据支持了几个新目标的实用性[8,20,21]。在这里,我们将基于网络的疾病模型定义为一种条件,在空间不同但相互联系的大脑区域中的病理学或干预会影响相同的现象学,但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此外,虽然GPI DBS对原发性肌张力蛋白原(例如特发性或遗传性肌张力障碍)可能有效,但其对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如中风后或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疗效较不可预测,这突显了替代性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