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业务/企业模型作为软件生成的基础正受到广泛关注,业务模型的特定作用有三方面:(a)在企业(现实)环境中实现软件系统的充分集成;(b)实现企业软件的可追溯性;(c)可能识别可重复使用的业务建模构造并将其与相应的软件组件相关联。因此,我们认为信息系统只有在受到业务模型的适当限制时才是充分的,因为这证明了与现实环境的联系是合理的。反过来,业务模型不仅涉及业务流程及其管理,还涉及价值的创造、交付和获取方式。所有这些都将技术学科(如信息学)、经济学科(如管理学)和社会学科(如心理学)结合在一起——这些学科共同面临着向现实客户提供(复杂)技术支持服务的挑战。因此,开发适应性信息系统被认为很重要,因为信息系统应该符合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如上所述)。 “迈向适应性信息系统”是 BMSD 2015(第五届国际商业建模与软件设计研讨会)的主题,研讨会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包括:(a)商业模式和要求;(b)商业模式和服务;(c)商业模式和软件;(d)信息系统架构。此外,还有两个面向应用的特别会议,即:医疗保健 IT 解决方案特别会议和标准间决策分析的智能应用特别会议。这些特别会议为研讨会带来了额外的实践驱动价值。在考虑上述领域时,强调 BMSD(商业建模和软件设计)的跨学科驱动力非常重要。我们从限制软件规范的角度考虑商业模式,并且我们认为软件设计(理想情况下)源于底层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不仅反映企业层面的实体、流程和规则,还捕捉人类的感受、信念、意图和承诺。至于软件规范,它们基于算法和可测量的输入,并假设技术复杂性。因此,在软件规范中反映商业模式并非易事:(i)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人为问题都会限制软件(否则它就不适合现实生活环境);(ii)同时,在开发软件时,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所选平台和技术的技术限制。如何在 (i) 和 (ii) 之间取得平衡在过去 15 年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我们仍然缺少一个明确的、被广泛接受的方法。模型驱动工程(通过其 MDA“实现”)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因为它假设软件系统的计算独立模型作为“起点”,但现实生活中的人为因素(如上所述)并未被捕获。面向服务的计算也没有给出答案,尽管它“证明”了在 (i) 和 (ii) 之间取得平衡的挑战是合理的,它让用户在高层次上组合服务(不了解底层的技术复杂性),而服务本身则由实现的软件组件实现 - 显然不可能保证所有用户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