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全球范围内导致疾病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耐药性是抗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抗癌药物耐药性有许多潜在机制,包括遗传/表观遗传修饰、微环境因素和肿瘤异质性。在目前的情况下,研究人员专注于这些新机制和应对策略。最近,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癌症由于抗癌药物耐药性、肿瘤复发和进展而进入休眠状态的能力。目前,癌症休眠分为“肿瘤块休眠”和“细胞休眠”。肿瘤块休眠代表在血液供应和免疫反应的控制下细胞增殖与细胞死亡之间的平衡。细胞休眠表示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其特征是自噬、应激耐受信号、微环境线索和表观遗传修饰。癌症休眠被认为是癌症患者原发性或远端复发性肿瘤形成和临床预后不良的根源。尽管缺乏可靠的细胞休眠模型,但许多研究已经阐明了细胞休眠调控的机制。更好地了解癌症休眠的生物学对于开发有效的抗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细胞休眠的特征和调控机制,介绍了几种针对细胞休眠的潜在策略,并讨论了未来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