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现有建筑使用可再生能源:通过柔性光伏板和智能实施实现范式转变 吴伊凡、陈安琪、林祖聪、杨森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机电工程署 机电工程署总部 香港九龙启成街 3 号 摘要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目标是在 2050 年实现碳中和,这在《香港气候行动计划 2050》中有所概述。为实现这一目标,机电工程署在将可再生能源技术融入现有政府建筑物方面走在了前列。本文探讨了在备用负载能力有限的结构中加强光伏系统安装的策略,同时确保运行不受影响。本文引入了创新解决方案来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安装并有效管理快速增长的能源发电资产网络。该方法充分利用了轻量级光伏技术的潜力,改进了安装流程以供广泛应用,并集成了先进的管理系统。研究结果展示了扩大可再生能源计划的成功策略,为迈向可持续能源的未来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柔性光伏板、创新智能建筑、场外制造、人工智能、大规模部署 1 引言 为响应《巴黎协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HKSARG)公布了《香港气候行动计划 2050》(HKCAP2050),旨在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HKCAP2050 强调了四个关键领域:净零发电;节能及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减少浪费 [1]。机电工程署(EMSD)已积极将可再生能源技术融入现有的政府建筑物。在香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发达的城市环境中实施分布式太阳能收集系统时,需要考虑一些因素,例如现有结构对传统光伏(PV)板的承载能力有限,以及需要为用户维持持续的服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加快实现 2050 年目标的步伐,我们启动了一系列采用大规模部署和智能运营理念的项目。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如何在结构承载能力有限的建筑物中应用可再生能源装置,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居民和用户的干扰,并加强运营和维护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