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 ( Solanum tuberosum ) 是一种高度多样化的四倍体作物。优良品种杂合性极强,品种内和品种间短片段多态性 (indel) 和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的发生率很高,在 CRISPR/Cas 基因编辑策略和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获得成功的基因编辑。在本研究中,对马铃薯品种 Saturna 和 Wotan 中葡聚糖水双激酶 (GWD)1 和抗霜霉病 6 (DMR6-1) 基因分别进行深入测序,结果显示与杂合二倍体 RH 基因组序列相比,四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存在 indel 和 1.3 – 2.8 的高 SNP 发生率。这使向导 RNA (gRNA) 和诊断性 PCR 设计变得复杂。细胞库(原生质体)水平的高编辑效率对于实现四倍体中的完全等位基因敲除以及减少下游繁琐而精细的植株再生至关重要。在这里,CRISPR/Cas 核糖核蛋白颗粒 (RNP) 通过聚乙二醇 (PEG) 介导的转化瞬时递送到原生质体中。对于 GWD1 和 DMR6-1 中的每一个,设计了 6 – 10 个 gRNA 来靶向包含两个基因的 5 ' 和 3 ' 端的区域。与包括多种生物体的其他研究类似,单个 RNP/gRNA 的编辑效率差异很大,并且一些产生了特定的插入/缺失模式。尽管与靶向 3′ 端相比,靶向 GWD1 5′ 端的 RNP 产生的编辑效率明显更高,但 DMR6-1 5′ 端和 3′ 端的编辑效率似乎有些相似。当仅靶向 GWD1 基因的 3′ 端时,同时用两个 RNP 靶向 5′ 端或 3′ 端(多路复用)对总体编辑产生了明显的正协同效应。与单个 RNP/gRNA 转化中获得的编辑效率相比,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的多路复用对单个 RNP/gRNA 编辑效率没有影响或略有负面影响。这些初步发现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研究,以促进和优化植物的精准育种。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