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 对于经济有效地驱动OER,研制出耐用的电催化剂至关重要。[5–9]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最近,基于非贵重过渡金属(TM:Fe、Co、Ni、Mn)的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其低电阻率、可调的成分和独特的晶体结构而受到了特别的关注。[10–15] 目前对基于金属间化合物的OER电催化剂的研究集中在合金化TM和准金属(例如,B、Si、Ge、As)或贫金属(例如,Al、Ga、Sn、Bi)。[16–25] 在这些金属间化合物中,TM物质严格地原位转化为活性TM(氧)氢氧化物,而非金属在碱性OER过程中大部分从结构中浸出,导致活性纳米域的形成,从而增强催化活性。 [17,18] 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虽然块体金属间化合物的表面会经历重构,但其内部仍能很好地保留,从而形成具有高导电性的独特核壳结构。[21] 另外,金属间化合物也可以根据结构中非金属的尺寸和类型在施加的OER电位下完全转变,形成多孔的块体活性催化剂。[15] 尽管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块体金属间化合物的转变速度比块体金属间化合物快得多。

通过气态氢工程恢复块状 La-Ni 金属间化合物的氧析出电催化

通过气态氢工程恢复块状 La-Ni 金属间化合物的氧析出电催化PDF文件第1页

通过气态氢工程恢复块状 La-Ni 金属间化合物的氧析出电催化PDF文件第2页

通过气态氢工程恢复块状 La-Ni 金属间化合物的氧析出电催化PDF文件第3页

通过气态氢工程恢复块状 La-Ni 金属间化合物的氧析出电催化PDF文件第4页

通过气态氢工程恢复块状 La-Ni 金属间化合物的氧析出电催化PDF文件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