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过去的30年中,人类遗传学取得了重大进步。繁琐的连锁分析研究在70年代导致认识到80年代中期的基因基因[1]。然后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我们目睹了引起疾病基因的发现。在1990年,MYH7(所有基因的全名均在补充材料中给出,表S1)成为第一个因引起超营养性心肌病(HCM)[2]而闻名的基因[2],在次年,FBN1成为了首个已知的基因,负责主动脉瘤形成[3]。有关直接参与长QT综合征(LQT),Brugada综合征(BRS),扩张心肌病(DCM)和心律失常右心肌病(ARVC)的基因的信息,分别于1995年,1995年,1995年,1998年,1999年,1999年和2000年出版[4-7]。随着下一代测序(NGS)的出现,今天,我们已经有100多个已建立的基因与遗传性心脏疾病具有确定性或强大的关联,数百种正在研究[8]。这改善了我们对病理机制的理解,并允许发现基因特异性疗法[9]并识别新的心血管表型[10]。大多数心脏病均以常染色体显性(AD)方式遗传,并有资格获得心肌病(CMP),心律不齐,主动脉症,脂质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缺陷(CHD)。这些条件经常具有重叠的表型,即使在一个家族中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相同的致病性(P)/可能致病性(LP)变体的效果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