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纳米粒 (LNP) 是一种新兴的药物制剂,可包覆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以及由两者制成的复合物 [ 1 – 3 ]。LNP 呈球形,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治疗性 LNP 的直径小于 100 纳米,由脂质和核酸等有效载荷组成。LNP 的最初想法源于脂质体,这是一种由磷脂和胆固醇制成的简单得多的脂质囊泡,体积比 LNP 大。脂质体是根据脂质双层理论基于细胞膜建模的。脂质体已用于研究水溶液中脂质的物理化学,并已研究其未来临床用途。为了制备脂质体,通常用旋转蒸发器干燥脂质,悬浮在水溶液中,然后用超声处理以获得呈乳状悬浮液的多层囊泡。现代的 LNP 更加复杂,主要由四种不同的脂质制成(表 1)。LNP 的制备程序可能与这些类似,但根据最近的研究结果进行了优化 [ 4 ]。在 LNP 制备过程中,脂质和 RNA 分别溶解在乙醇和酸性水溶液中。接下来,它们用工业用的自动化微流体设备或研究用的移液器混合。然后,通过透析去除乙醇。在大多数工业应用中,需要进行几种色谱纯化程序来提高最终 LNP 产品的真实性。根据 RNA 包封率、LNP 的直径、其 Zeta 电位和其他生物物理参数来检查最终的 LNP 成分。Zeta 电位表示 LNP 的稳定性。为了优化这些获得的参数,使用多分散性指数 (PDI) 来测量包括 LNP 在内的大分子的异质性;小于 0.1 的值通常被认为是优化条件。在配制 LNP 时,脂质的使用量远远超过 RNA(重量比约为 10:1)。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