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由于获得性耐药率高,致癌激酶抑制剂在临床上表现出短暂的反应。我们之前表明,药理学利用致癌基因诱导的蛋白毒性应激可以成为致癌基因靶向治疗的可行替代方案。在这里,我们对使用 Her2 抑制剂治疗 Her2+ 乳腺癌细胞过程中的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稳态扰动进行了广泛的分析,涵盖了药物反应、耐药性、复发和停药阶段。我们发现,急性 Her2 抑制除了阻断有丝分裂信号传导外,还会导致葡萄糖摄取显著下降,糖酵解和整体蛋白质合成停止。在长期治疗期间,Her3 的补偿性过表达允许重新激活有丝分裂信号通路,但无法重新启动葡萄糖摄取和糖酵解,导致蛋白毒性 ER 应激,从而维持蛋白质合成阻滞和生长抑制。由于 eIF2 磷酸酶 GADD34 的过度表达,在长期 Her2 抑制期间,ER 应激下 Her3 介导的细胞增殖得以实现,这种过度表达将蛋白质合成阻滞与 ER 应激反应分离,从而允许细胞主动生长。我们表明,在获得性抗 Her2 治疗耐药性期间产生的促有丝分裂和蛋白质稳态信号失衡会对内质网质量控制机制的抑制产生特定的脆弱性。后者在药物停药期更为明显,其中 Her2 的去抑制会导致下游信号通路急剧激增并加剧蛋白质稳态失衡。因此,对致癌激酶抑制剂的获得性耐药机制可能会产生可在临床中利用的次级脆弱性。

耐药机制导致 Her2+ 乳腺癌中存在可靶向的蛋白质稳态脆弱性

耐药机制导致 Her2+ 乳腺癌中存在可靶向的蛋白质稳态脆弱性PDF文件第1页

耐药机制导致 Her2+ 乳腺癌中存在可靶向的蛋白质稳态脆弱性PDF文件第2页

耐药机制导致 Her2+ 乳腺癌中存在可靶向的蛋白质稳态脆弱性PDF文件第3页

耐药机制导致 Her2+ 乳腺癌中存在可靶向的蛋白质稳态脆弱性PDF文件第4页

耐药机制导致 Her2+ 乳腺癌中存在可靶向的蛋白质稳态脆弱性PDF文件第5页

相关文件推荐

2021 年
¥2.0
2025 年
¥3.0